一:彻底抛弃“房住不抄”,加大保障住房建设和商品住房回归
近期,中国将推动新一轮房改,引发了广泛的热议。其中,有几个重要的变化值得关注。首先,中国彻底抛弃了“房住不抄”的观念,明确了两大目标。一是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供给,以满足民众住房需求。二是提出让商品住房回归商品属性,强调其价格的涨跌应符合市场规律。这意味着中国房地产市场正在放弃“香港模式”,对标学习“新加坡”模式。
二:新加坡模式概述及其双轨制的优势
那么,什么是新加坡模式呢?在新加坡,80%的人住在由政府建造的保障房中,类似于中国的保障性住房。另外,10%的有钱人可以购买高价商品房,而收入较低的10%的人则住在公租房中。总之,新加坡的房地产市场实行的是双轨制,即保障的归保障,市场的归市场。这种模式让大部分人能够申请到比较便宜的保障房,但居住品质可能相对较低。而如果有钱人想改善居住条件,只能去市场上购买商品房。政府将商品房的地价设定较高,不干预房价,只要有人购买就被认为是合理的,从而回归市场规律。政府可以利用商品房卖地的收入来建设更多的保障房和公租房,形成良性循环。这样的模式值得点赞。
三:新加坡模式的影响及中国楼市的发展趋势
然而,一旦新加坡模式在中国推行,可能会让持有老破小和刚需二手房的人感到担忧。因为政府将出面建设更多的保障房,意味着手上的老破小和品质较差的刚需二手房更难以售出。与此同时,品质较高的房子将会越来越受追捧,价格也会不断上涨,成为商品房市场中强者恒强的代表。中国楼市已从“有房子住”进入到“住好房子”的时代,新一轮房改必将加快这个时代的进程。
总结:
中国房地产正在放弃“香港模式”,对标学习“新加坡”模式。新加坡模式的双轨制让保障的归保障,市场的归市场,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住房需求,并形成良性循环。然而,一旦推行,可能会对某些人带来困扰,同时也会加快中国楼市向“住好房子”时代的转变。因此,在房地产发展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实现高质量发展。
- 中国房地产转向学习新加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