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地产市场近年来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国际权威评级机构标准普尔最近发布的报告指出,中国房地产开发商可以看到曙光了,整体楼市即将触底并逐步复苏。
报告认为,中国楼市的复苏将是一个缓慢而循序渐进的过程。决策者首先会采取措施,恢复一线城市的健康稳定。目前,一线城市的消费者信心、房屋销量和价格已经开始企稳,这对于低线城市楼市来说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一线城市的稳定将有助于提振低线城市楼市的信心。
今年7、8月份,居民购房热情降至阶段性新低。根据统计局数据,7月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同比跌幅继续扩大,商品房销售额同比再度转负。然而,标普认为,这种低迷的现象只是暂时的。一方面,受到今年7、8月份是3年疫情结束后首个暑期出行高峰的影响,购房热情有所降低;另一方面,很多潜在购房者仍在观望,相信将有更多楼市放松措施出台。
标普认为,随着楼市开始漫长的复苏过程,一线城市和低线城市的商品房销售表现将继续分化。低线城市的需求仍然相对较弱,开发商将进一步加大住宅打折力度以促进销售。预计到2024年,二线城市的商品房销售额可能会小幅下降约3%。而北上广深这四个一线城市的商品房销量将受到住房抵押贷款政策放松的支撑,预计销售额将增长约3%,尽管售价可能保持不变。
标普将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2009年至2015年是相对平稳的第一阶段,2016年至2021年是第二阶段,2022年至今是第三阶段。相对平稳的第一阶段可以视为楼市最终回归到的均值水平,该均值被视为楼市的基准水平。标普认为,全国商品房销售额将达到每年约11万亿元至12万亿元,与大部分经济学家和市场参与者的预测吻合。
标普全球信贷分析师Esther Liu表示:“房地产相关政策不断变化,市场情绪也有起伏。但相对平稳的2009年至2015年可能是房地产复苏的最终水平,我们将其视为行业发展的基准。”她还指出,随着一线楼市的恢复,购房者将更有信心转向低线城市的楼市,因此整体楼市将按级依次复苏。
总的来说,中国房地产市场即将触底,并将逐步复苏。虽然目前低迷的现象还存在,但随着一线城市的稳定和政策的放松,楼市有望逐渐恢复活力。同时,不同城市之间的差异将逐渐加大,一线城市的商品房销售将继续增长,而低线城市的需求仍然相对较弱。随着时间的推移,整体楼市将逐步复苏,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 标普:中国房地产市场即将触底楼市将逐步复苏